新華社北京10月23日電 題:普京中東外交玩轉“巧實力”
新華社記者 趙嫣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22日應俄羅斯總統普京邀請訪俄,雙方達成多項共識,土耳其基本實現了在土敘邊界劃設“安全區”的目的,而俄羅斯也就此確立了土敘爭端中“調解人”和“監督者”的地位。
10月22日,在俄羅斯索契,俄羅斯總統普京(右)在聯合記者會上與到訪的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握手。俄羅斯總統普京22日與到訪的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索契舉行長達6個多小時的會談,并就敘利亞北部局勢簽署了諒解備忘錄。新華社/衛星社
在此之前,普京還訪問沙特、阿聯酋這兩個中東地區的美國老牌盟友國家,并受到高規格接待。一套外交組合拳里,普京的中東外交顯現出令人矚目的“巧實力”。
自1999年開啟首個總統任期以來,普京始終積極參與中東棋局博弈——與傳統盟友敘利亞保持密切關系,當伊朗和美國對抗不休時,俄伊的軍事、經濟和能源紐帶越系越緊。同時,俄羅斯和土耳其、埃及、沙特阿拉伯等與美國關系緊密的地區大國也持續開展經貿合作。
2015年9月,應敘利亞政府邀請,俄羅斯軍隊進駐敘利亞協助打擊極端主義武裝,普京的中東外交以此為契機開始了新的段落。最近4年來,以敘利亞為基點,普京在中東地區穿針引線、合縱連橫,幫助穩定敘利亞局勢,著力交好土耳其,構建俄土伊大三角關系,密切與以色列的經濟外交聯系,協調解決卡塔爾斷交危機……
10月22日,在俄羅斯索契,俄羅斯總統普京(右)聆聽到訪的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講話。新華社/衛星社
與美國在中東的做法不同,俄羅斯不靠武力侵占,也不拿資金要挾,而是通過對各方關系平衡的把握,通過對外交傳統資源的利用和巧妙的戰略布局,逐漸成為可與中東地區各方對話的國家。在中東地區大國對于地區格局重塑的掌控意愿和能力逐步增加的情況下,俄羅斯成為可以斡旋地區內各方的“中間人”——這是一個數十年來美國一直心儀的角色。
近年來,美國由于多種原因在中東地區呈現收縮態勢。日前,美國從敘北部撤軍、拋棄多年盟友庫爾德武裝……美國的種種出爾反爾、一意孤行的做派更是招致廣泛批評。
中東地區的“俄進美退”讓一些西方媒體發出“醋意”滿滿的評論。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說,“普京在中東慶祝勝利”;美國《國家利益》雜志網站甚至調侃:美軍既要為美國打仗,還要“為俄羅斯打仗”……
美國媒體的言論折射出,俄羅斯一次次打破西方陣容營造的孤立假象,在關鍵地區發揮越來越突出的作用。對某些國家來說,與其酸溜溜地對別的國家評頭論足,不如深刻反思一下,自己慣于揮舞制裁大棒、以孤立施壓的外交手段為什么會落得個招人嫌、被人怨的尷尬結局。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