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創新引領 加快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政策18條”促國家文創實驗區發展
國家文創實驗區曬出五年發展“成績單”
在國家文創實驗區掛牌五周年之際,9月8日北京市正式向社會發布《關于加快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核心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從市級層面加大資源統籌力度,為下一步國家文創實驗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新能量。做好文化排頭兵,打好文化創新牌,國家文創實驗區將為首都建設全國文化中心繼續貢獻朝陽力量。
2014年,圍繞首都“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文化和旅游部(原文化部)、北京市采取部市戰略合作的方式,以北京CBD-定福莊一帶為核心承載區,共同推動建設全國首個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以下簡稱“文創實驗區”),2014年12月正式揭牌。在文化和旅游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高度重視下,朝陽區經過五年多的探索實踐、先行先試,圍繞文化產業的體制機制、政策環境、市場體系、金融服務、人才培養、發展模式等方面,加大文創實驗區改革創新力度,加快推陳出新步伐,積極構建文化產業領域全面改革創新體系,形成了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發展的“實驗區模式”。
文化政策“引導力”不斷完善升級
通過上級政策先行先試、相關政策借鑒平移、產業政策集成創新等方式,文創實驗區構建起較為系統的文化產業政策體系。北京市文化改革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關于加快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核心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促進文創實驗區高質量發展的18條措施,舉全市之力推動文創實驗區建設。區級層面,文創實驗區出臺實施“政策50條”,涵蓋品牌提升、信用體系、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旗艦企業、精品園區、文化貿易、風投獎勵、上市融資、四板獎勵、孵化創新、人才服務、知識產權、服務平臺、文化保稅等十五個方面,同時注重撬動社會資本、金融資本杠桿作用,合力推動文化產業發展。近年來累計支持620個企業(項目),支持金額約3.2億元,撬動社會資本超150億元。針對成長型企業實施“蜂鳥計劃”助飛行動,認定743家“蜂鳥企業”,從信用融資、資金獎勵、人才引進等多方面支持,引導政策覆蓋企業的起步、成長、壯大乃至上市階段。
文化城市“共生力”加快復制推廣
作為全國老舊廠房的重要聚集區和保護利用先行區,朝陽區探索出工業廠房改造利用、傳統商業設施升級、有形市場騰退轉型三種城市更新模式。至今共轉型升級59個特色文創園區,總建筑規模381.4萬平米,形成“文化產業融入城市發展的朝陽實踐”。文創實驗區主動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先后發起成立京津冀文化產業協同發展中心、全國首個老舊廠房協同發展聯盟、全國首個國際文化產業園區聯盟,形成協同發展機制。重點園區東郎、競園、錦瓏、北服創新園等園區在城市副中心、雄安等地設立分園區,郎園、北京電影學院文創園等園區通過品牌輸出等方式在杭州、長春等地建立了連鎖園區。城市更新的“朝陽模式”在全國復制推廣。
文化金融“融合力”不斷實現突破
針對文化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文創實驗區形成了“依托兩大載體、提供兩個支撐、形成兩個閉環、滿足兩類需求”的文化金融服務模式,積極助力文化金融“北京模式”創新發展。率先發起成立全國首個文化企業信用促進會,打造“信用評級、快捷擔保、見保即貸、貼息貼保”信用融資服務閉環。信促會成立四年來,累計為朝陽區748家文化企業提供了貸款融資149.34億元,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近三分之一,其中銀行貸款平均利息從5%左右降至3%左右,擔保費用從2%左右降至1%左右,企業獲得融資服務的平均工作周期為30天。另外,全市首個文化金融服務中心形成“創業孵化、風險投資、投貸聯動、上市培育、政策支持”的股權融資服務閉環,推動“政策+金融”產業促進機制發揮效力。文創實驗區“政策50條”同時與市級“投貸獎”“房租通”等政策進行市區聯動和疊加,進一步放大引導作用。
文化科技“內生力”促進動能轉換
文創實驗區緊抓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機遇,深入實施“文化+”戰略,促進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高新技術在文化領域的創新應用,積極構建以文化傳媒、數字內容、電競游戲等為支撐的高端產業體系。2019年,朝陽區共有442家文化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文化企業占比11%。一批文化科技融合類企業在文創實驗區爭相涌現,全國首個國家級5G新媒體平臺——央視頻以及掌閱科技、羅輯思維、影譜科技、果殼互動等行業領軍企業落戶,共同構成了文創實驗區的創意圖景。
經過五年的探索實踐,文創實驗區構建起文化產業領域的全面改革創新體系,政策環境不斷優化,市場體系日益開放,金融服務創新升級,發展模式彰顯優勢,培育和引進了一批文化品牌企業,產業融合和協同創新發展深入推進,形成一套可復制、能推廣的發展經驗,引領北京市文化產業發展,為全國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積極探索經驗。
五年來,文創實驗區文化產業發展活力持續釋放,產業發展質量穩步提升,各項指標不斷攀升。企業數量方面,目前,文創實驗區登記注冊文化企業達到3.48萬家,五年間新增1.88萬家,文化市場保持了繁榮活躍的狀態;文化產業園區發展方面,文創實驗區現有59家文化產業園區,五年間新增園區39家,主要是老舊廠房等存量空間的轉型利用,“騰籠換鳥”成果豐碩;上市企業方面,區域內現有上市掛牌企業52家,五年間新增48家。
2019年,文創實驗區1111家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收入1270.4億元,占朝陽區文化產業收入的47%,約占北京市10%,區域內匯聚了集奧聚合等20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掌閱科技、宣亞國際等52家上市掛牌企業,得到APP、太合音樂等5家文化類獨角獸企業,以及萬達文化等164家文化類總部企業,其中外資文化總部企業92家,文創實驗區日益引領全國文化產業創新發展。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