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一個小峽谷何以“撬動”一個國貧縣
2020-01-21 07:51:00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一個小峽谷何以“撬動”一個國貧縣

  重慶彭水縣阿依河景區十年旅游扶貧觀察

  “山歌不唱呦,就不開懷呦!”“嬌阿依,磨兒不推不轉來呦!”……在秀美的重慶市彭水縣阿依河峽谷,苗族動人的男女對唱山歌回蕩其中,吸引著無數游人前來竹筏放歌、探秘溶洞、體驗漂流。

  “嬌阿依”,苗語意為“善良、美麗、聰慧的少女”。

  十年前,阿依河不過是武陵山區一座普通的小峽谷;十年后,阿依河已成為武陵山區知名景區,“出落”成名副其實的“嬌阿依”,今年1月7日被文化和旅游部擬確定為5A級景區。

  十年前,彭水縣這個國家級貧困縣旅游景區建設為“零”;十年后,在阿依河景區的帶動下,烏江畫廊、蚩尤九黎城、摩圍山等景區正讓彭水縣的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特殊的是,阿依河景區建設彭水縣并沒有投資,因為它的投資主體是重慶旅游投資集團。這個外來“和尚”從一開始被認為是搶奪資源,受到當地一些干部群眾誤解;到現在,阿依河景區深度融入當地,成了彭水脫貧攻堅“主引擎”。

  十年一劍,阿依河景區經歷了怎樣的蝶變?它又是如何念好縣域旅游經的?

  從無到有:一個貧困縣的旅游空白怎么補上

  從彭水縣城出發,驅車約40分鐘即達到阿依河景區。穿過景區旅游小鎮,乘坐180多米高的戶外觀光電梯,直達阿依河峽谷。從上游至下游,可探秘喀斯特溶洞、乘坐竹筏聆聽苗族山歌、徒步領略“一線天”的峽谷風光、體驗激流險灘的漂流;游玩累了,可在旅游小鎮品苗家美味、看篝火晚會、感受苗族風情、采摘生態瓜果,形成了一條吃喝玩樂游的旅游產業鏈條。

  提到阿依河景區“無中生有”,作為景區的開拓者,重慶旅游投資集團都市文旅事業部長、原烏江畫廊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令感慨不已:“我一生最美好的十年,都奉獻在這里”。

  時光倒回到2007年,當時的彭水縣全年財政收入不足6000萬元,全年旅游接待人數僅19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僅30萬元左右。由于深度貧困,當地多年來流傳著一句諺語——“養兒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注:酉陽、秀山、彭水縣和黔江區,均位于渝東南武陵山區連片貧困地區。)。

  由于當時地方政府無力開發,阿依河景區由私人經營。對外雖稱景區,但因私人開發實力有限,當時的阿依河峽谷只建有些簡陋步道,主要靠漂流盈利。阿依河兩岸山高、河道狹窄,沒水時如同小溪流,水大時如同泄洪渠,漂流安全隱患重重。2008年,因突降暴雨導致數十名游客被困,阿依河景區被迫關停。

  資源稟賦如此優異的阿依河不能閑置浪費!2008年年底,在地方財力不足的情況下,重慶旅游投資集團收購阿依河景區,著手打造彭水縣第一個旅游目的地。

  同年12月,張令出任烏江畫廊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當時完全是一張白紙,我和同事連司機一起共7個人被派往彭水縣,組建全新的旅游開發公司。”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要打造景區首先要熟悉地形地貌。張令既是公司負責人,又是勘探員、施工員。阿依河景區一共21公里,張令和同事扛著皮筏,或徒步或乘船,用了兩天時間勘察了河道全貌。

  缺乏資金、員工、規劃,張令當時對這個景區該如何定位、如何開發還沒底。“先干起來再說,只要一步步干下去,思路自然就會明晰。”在張令看來,盡快讓景區“開張”、讓游客進來是當務之急。

  根據阿依河的資源稟賦,張令認為峽谷游是成本最低、最立竿見影的。在阿依河13公里長的建設工地上,張令和工人們同吃同住,一起搬運沙石、鋼筋水泥,渴了就直接喝阿依河河水、餓了啃餅干。兩個多月的時間,阿依河景區就建好下谷3.5公里的棧道,建成多座截留壩蓄水保障安全。

  2009年1月,烏江畫廊旅游公司與彭水縣政府正式簽訂阿依河景區開發協議。同年5月,阿依河景區對外接待游客,彭水縣終于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景區了!

  從有到優:7人小公司如何創造年游客量近200萬人次的大景區

  阿依河景區從無到有,張令遇到了無數難題,“資金、人才、建設等等什么問題都遇到過。不過最讓我費心的還是作為一個外來投資主體,如何融入當地,讓老百姓和干部認可。”

  景區建設過程沒少與當地村民發生矛盾,施工時堵路、阻工、上訪、鬧事都發生過,讓張令十分頭疼。“過去當地不少老百姓在阿依河上打漁、打獵、采藥等,阿依河是他們重要的收入來源。景區入駐后要封閉式施工,周邊一些村民認為我們來搶資源。公司投入了很大時間精力來處理。”張令說。

  阿依河社區51歲的村民王明成早年在外打工,2007年返鄉辦起了小賣鋪和農家樂,他告訴記者:“周邊農家樂的客人全是阿依河的游客。當時不明白,以為公司要把景區占為己有,那我們就沒法活了。”

  “群眾都是淳樸的,在基層工作把情說到位、把理講到位了,村民就會支持!”張令和公司班子成員隨后帶頭走村入戶,把公司發展思路主動告知村民,和村民拉家常,幫助村民發展農家樂等產業。

  在旅游旺季,阿依河景區酒店無法接待大量游客,于是景區周邊形成了農家樂聚集區。

  一開始,農家樂拉客相互殺價、服務良莠不齊。張令與這些農家樂溝通達成協議,旺季時由景區統一分配客源,各個農家樂保證價格公道、服務質量,這樣既保障村民利益又提升了游客體驗感。

  經過幾年的磨合,后來周邊村民終于明白,景區和村民是共同體。王明成笑著說:“后來大家知道了,景區越好我們越受益。我的小賣鋪和農家樂一年賺十幾萬沒問題,現在村民都支持景區開發建設,評上5A景區我們的生意會更好。”

  如今,牛角寨民族風情體驗區、十公里電瓶車步道、改進漂流用具和線路、180米的垂直戶外觀光電梯、位于接待中心的旅游小鎮等設施陸續建成……“要漂流去阿依河”已成為重慶及周邊地區游客的“第一印象”。

  同時,公司加快挖掘阿依河自然和人文資源,讓游客玩得好、住下來。通過不斷拓展更多旅游業態,目前阿依河景區已形成峽谷、步游、竹筏3個觀光游覽區,接待中心旅游小鎮和牛角寨2個休閑度假區,以及1個激情漂流區和1個特色商品服務區,完整的旅游產業鏈條初步建成。

  從一個最先只有7個人的小公司,到現在最多有接近1000人的旅游開發大企業;從一個一年只有幾萬人次游客的原始峽谷,到年游客量近200萬人次的大景區;從2013年被評為4A景區,到2020年成功創建5A景區——十年時光見證了一個景區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過程。

  從窮到富:600元到13000元的旅游富民效應

  “開發景區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把過去的惡水窮山變成金山銀山嗎?”一路走來,張令認識到,更重要的是要發揮旅游業的帶動作用,把產業、群眾和縣域經濟帶動起來,只有這樣才能變“獨樂樂”為“眾樂樂”,才能得到群眾和當地政府的支持。

  42歲的村民彭華兵在景區旁邊的農家樂有40個床位,即使是在淡季,周末也是滿房。

  “我過去在家務農,全家一共才4畝地。2012年景區成規模了,我就辦起了農家樂。家里兩個孩子,其中一個孩子上大學,如果不是景區帶來這么多游客,靠務農怎么供得起?”彭華兵指著門口的一臺小車笑著說,“待會我開車去老房子那里,準備辦個養豬場,好日子還在后頭!”

  張令介紹,十年來,旅游業的帶動作用是巨大的。阿依河景區每年直接解決當地500人就業脫貧,建設扶貧攤位165個,扶貧商鋪129間,優先免費提供給貧困戶經營;開設5個旅游商品扶貧專柜,收購周邊村民土豬臘肉、土雞、山菌等農副產品和手工藝品集中售賣,還引導大批游客直接到農戶家里選購土特產,帶動了周邊11個鄉鎮(街道)農副產品和農家樂的發展,讓近20萬貧困人口受益。

  49歲的汪明剛2013年在景區附近建起了300畝的葡萄、草莓采摘園,旺季時每天有一千多名游客在采摘。作為彭水縣扶貧先進集體,汪明剛的合作社流轉18戶貧困戶的土地,帶動十余戶貧困戶就業,“過去這里種的是玉米、紅薯,賣不了多少錢。現在景區帶動了當地農業的升級,周邊的采摘園越來越多。”

  數據顯示,阿依河景區周邊及沿線農民年人均純收入2007年不足600元,到2017年就達到13000元,翻了22倍。2018年,彭水全縣接待游客突破25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111.8億元,旅游經濟已成為這個貧困縣的支柱產業。

  阿依河景區的建成和運營,讓當地干部群眾看到了綠水青山的真正價值。得益于阿依河景區帶來的經濟效益、扶貧效益和成功運營經驗,2015年彭水縣啟動“旅游+”發展規劃,隨后相繼建成了烏江畫廊、摩圍山、蚩尤九黎城等4A級旅游景區。

  彭水縣作為國家級深度貧困縣,通過旅游扶貧的有力支撐,即將脫貧摘帽。用一個景區“撬動”一個國貧縣的經濟社會發展,張令自豪地說:“老百姓脫貧了,就是對阿依河景區建設者的最好獎勵。”記者栗建昌、周凱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萌萌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大連:花燈扮靚金石灘
大連:花燈扮靚金石灘
守好鐵路線 春運保平安
守好鐵路線 春運保平安
“00后”乘務員的首個春運
“00后”乘務員的首個春運
“清高宗乾隆皇帝展”亮相鄭州
“清高宗乾隆皇帝展”亮相鄭州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271125487521
国产无码在线观看免费在线,37pao国产成视频,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麻豆
在线播放亚洲综合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 |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国产亚洲 | 日本久久久久性潮级片 | 中日韩亚洲国产综合 |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观看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