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11月19日電(記者艾福梅、謝建雯、馬思嘉)“互聯網+教育”正在改變越來越多山里娃的課堂生態。
“我們請楊河教學點第一排第一位同學來朗讀《精衛填海》?!痹趯幭幕刈遄灾螀^固原市西吉縣吉強鎮中心小學四年級的在線課堂上,語文老師蒙曉敏與班里的幾十名同學看著大屏幕,與學區內另外3所學校的100多名學生同上一堂語文課。
楊河教學點距這所中心小學僅8公里左右,但因山大溝深,留下的村民甚少,四年級只有5名學生。被點到名的男孩站起來,用不太標準但卻洪亮的聲音朗讀了這篇課文。
朗誦完畢,蒙曉敏首先鼓勵、表揚了他,但隨后又調動自己班級學生來糾正他朗誦中的錯誤。針對教學點學生朗誦中缺乏適當停頓的問題,蒙曉敏將“誦古文,巧停頓”寫在黑板上,并帶著同學們一起在需停頓處做標記,再讓教學點的同學朗讀。
“山村孩子受方言影響較深,讓孩子們互相糾正,能更有效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泵蓵悦粽f。
吉強鎮中心小學副校長朱自學說,這種“一拖三”模式的在線課堂在包括西吉縣在內的寧夏西海固地區正逐漸成為常態??h城或者鄉鎮教育資源更豐富的學校與規模較小的學校和教學點結成“聯盟”,統一課表和上課時間,借助網絡共享優質課堂。
據了解,西吉縣生源不足10人的教學點有54所,大多存在教師結構不合理、年齡老化等問題,音體美等專業師資更是嚴重缺乏。
“‘互聯網+教育'雖不能取代鄉村教學點的教師,但已經成為補齊鄉村薄弱學科短板的重要法寶?!蔽骷h教體局副局長伏彥林說。
在西吉縣,這種“一拖三”在線課堂已覆蓋了15個鄉鎮的教學點。而從全區范圍來看,自2018年7月成為全國首個“互聯網+教育”示范區以來,寧夏加快推進步伐,目前所有學校(含教學點)都以不同方式接入網絡,85%的班級配備數字化教學設備,并推動城鎮130多所優質學校與鄉村270多所薄弱學校結對幫扶,解決農村薄弱學校教師結構性短缺,開不齊、開不足課等問題。
優質教育資源跟隨這根網線“下沉”鄉村的同時,鄉村師生也順著這根網線加強與外界的溝通交流?!伴L期不和人交流,老師除了講課,什么話都不會說了,娃娃們也很內向?!?4歲的鄉村教師楊英說。
楊英任教于寧夏吳忠市同心縣丁塘鎮華路坡教學點,這里除她外還有一名校長和3個年級的12名學生。當校長外出培訓時,她需要一人完成3個年級語文、數學等全科目教學。
自這學期在線課堂開通以來,楊英“一人包全科”的負擔大大減少,同時也學到不少新的教學方法。她從丁塘鎮中心小學教師那里學會了五線譜,經常在音樂課上和學生們一起跟著屏幕那頭的師生唱歌。“以前每天備課到很晚,現在輕松多了,娃娃們學,我也跟著學?!睏钣⒄f。
如今,每周和中心小學“連線”的10節課成了華路坡教學點師生最期待的時光?!半娮影迳峡梢钥吹胶芏嗥渌∨笥眩麄兓卮疱e了我還糾正他們,特別好玩?!敝挥幸粋€二年級玩伴的馬曉軍說。
然而,大山里信號差、網速低,畫面和聲音時有延遲和卡頓,這是“在線課堂”的最大阻力,因此以流暢、高速著稱的5G成為鄉村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期盼。
“隨著5G網絡的覆蓋和‘互聯網+教育’的深入推進,我相信所有鄉村小學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優質、流暢的互動課堂,我們的鄉村教育將越來越好?!狈鼜┝终f。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