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11月19日電? 題:蘇生成的蔬菜致富路
新華社記者王浡
娃娃菜、荷蘭豆、紫甘藍……在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蘇爾吉村的保鮮庫里,各類蔬菜正在等待著運輸車輛的到來。蘇爾吉村黨支部書記蘇生成說:“等最后這批蔬菜運走,今年鄉親們的勞動就畫上一個句號了。”
蘇爾吉村地處淺山地區,平均海拔3200米,全村303戶1197人,人均耕地面積卻只有2.15畝。在這樣的自然條件下,村民們一年辛苦勞作卻只能換來口糧,村民生活一度較為困難。
“3元錢,一個印”,2000年蘇生成當選村支部書記時,交到他手上的只有這點東西。如何讓村民們盡快富起來,成了蘇生成的頭等大事。
經過走訪考察,蘇生成把目光聚焦在了蔬菜種植上。“我們這里海拔高、污染小、日照時間長、離西寧又近,特別適合種蔬菜。”蘇生成說。他先帶領大家到其他蔬菜種得好的地方參觀學習,逐漸讓鄉親們改變“種菜比不上種莊稼”的觀念。
對比適合在海拔3200米的地方種植的土豆、油菜、白菜、大蔥、荷蘭豆等農作物,蘇生成發現,荷蘭豆的利潤空間最大。于是,2003年開始,他動員村里的黨員帶頭種植荷蘭豆,沒想到第一年就喜獲豐收,種植戶的收入比前一年翻了好幾倍。
第二年,不少村民在看到希望后也加入“種菜大軍”的隊伍中。種菜的村民多了,對于相關信息的需求也越來越多,例如銷售渠道、技術保障等都是村民們關心的問題。為了讓村民安心種菜并形成發展合力,村里成立了蘇爾吉村農民專業合作社,免費幫助村民們解決各類問題。為了解決種菜過程中的技術問題,蘇生成還通過市縣兩級的農牧局邀請技術專家對村民進行蔬菜種植技術培訓。
如今,蘇爾吉村的露天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73公頃,2017年,全村生產蔬菜500噸,年人均純收入也由2000年的700元增加到了9600元。
“現在日子好啊,我們村里不少人都買了私家車呢。”種植大戶胡貴海告訴記者,他和村里人從去年開始嘗試種植黨參、黃芪等藥材,他自己一年少說能增收好幾萬元。
為了進一步提高蘇爾吉村蔬菜在西寧市場的占有率,蘇爾吉村還聯合周邊11個村21家專業合作社成立了湟中宗聯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流轉土地1.2萬畝,調優種植面積和品種,讓蔬菜種植更合理更高效。
蘇生成并沒有就此滿足,他又有了一個新想法:“我想把我們村的鄉村旅游也搞起來,挖掘文化遺產,建設農家院,打造旅游、采摘、餐飲、文化體驗一條龍的產業。”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