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0月31日電 題:從事后補償到事前干預:“健康管理”成保險新“時尚”
新華社記者潘清
走走路、跑跑步,不僅能提升保障額度,還能擁有個性化的運動方案和獎勵。如今,伴隨保險服務“觸角”從事后補償向事前干預延伸,“健康管理”服務正成為保險市場上的新“時尚”。
作為保險機構涉足健康管理的“探路”之舉,中國平安旗下平安健康險和平安人壽于2016年9月推出了“RUN健行天下”項目,通過獎勵的方式對保單客戶的生活方式進行干預,幫助其管理和改善健康狀況。
平安健康險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上線三年以來共計約600萬客戶參與平安RUN運動計劃,超過60萬人達成年運動目標。近九成客戶表示自己養成了定期運動的習慣,鍛煉頻率提升了25%。
平安RUN“走紅”代表著一個趨勢,伴隨投保人事前繳納保費、保險人事后賠付的傳統模式悄然生變,風險管理的“后防線”正在前移。
平安人壽董事長丁當表示,要實現更好地服務于民眾幸福生活的目標,保險業必須與時俱進,從單純提供風險發生后的財務補償,“進化”到提供事前、事中、事后全周期、全鏈條、全方位的風險預測、管理和解決方案。平安RUN正是對于“保險保障+就醫服務+健康管理”模式的探索。
一些跡象表明,健康管理已經開始幫助健康險實現對客戶健康風險和產品風險的“雙重規避”。
南非最大健康險公司Discovery開發的“健康年齡”指標,通過考慮與生活方式相關行為的影響來反映人們的實際健康狀況。平安健康險、Discovery和知名研究機構蘭德近日發布的《平安RUN用戶健康年齡測評白皮書》顯示,平安RUN用戶的平均健康年齡比非用戶年輕5.9歲。
客戶身體狀況的改善,也降低了保險公司的賠付風險。來自平安人壽的數據顯示,長期參與平安RUN計劃并享受相關健康管理服務的壽險客戶,其重疾發病率大幅下降了18個百分點。
健康管理對客戶和行業的“雙贏”效應,促使保險機構紛紛加快布局步伐。
太平人壽通過微信公眾號“太平樂享健康”推出了一系列健康服務,包括腸道益生菌檢測、基因檢測、亞健康檢測、個性化體重管理和健康評估等。中國人壽則將人工智能等技術引入健康管理,開發了可隨時查詢心率、血壓、血氧等健康指標的手機軟件“國壽AI健康”。
今年9月舉行的首屆“中國保險業健康管理論壇”上,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秘書長商敬國表示,面對人民群眾不斷擴大的健康需求和合理控制醫療費用上升的雙重挑戰,構建全生命周期的“大健康”體系已成大勢所趨。健康保險與健康管理融合發展是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的必要途徑。
據悉,正在修訂中的《健康保險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新增了“健康管理服務與醫保合作”內容。業界認為,這將成為健康管理服務和管理式醫療發展的“助推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