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10月31日電 題:浙江中小學“減負33條”引熱議 能否藥到病除?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俞菀
近日,浙江省教育廳會同省委網信辦等14個部門聯合起草了《浙江省中小學生減負工作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方案》),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方案》包含了7個方面33條舉措,其中“小學生晚9點、初中生晚10點不作業”“實施公辦民辦學校同步招生”“實施家長素養提升工程”等,引發網友、家長熱烈討論。
“過時不作業”能否落實到位?
根據上述方案要求,中小學各學科作業總量和作業難度水平不得超過課標要求,作業時長把握以班內中等程度學生為參照。不得布置重復性和懲罰性作業。小學生到晚上9點、初中生到晚上10點還未能完成家庭作業的,經家長簽字確認后,可以拒絕完成剩余的作業,教師不得對有此類行為的學生進行懲戒。
對于教育部門給學生“減負”的決心,家長們表達了充分肯定。但如果靠“卡”寫作業的時間點來減負,會不會難以落實?有不少網友擔心,這條規定一出,努力的孩子減負了,拖拉的孩子反而找到了“偷懶”的借口。
“適量做題是有必要的,關鍵是學校老師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科學安排作業,而不是采用過量的題海戰術。”網友“特立獨行的田丹”說。
“我跟孩子是這樣說的,如果老師布置了作業,你認認真真寫,寫到晚上9點還寫不完,那你就可以不用寫。但是,如果你寫一會兒玩一會兒,不認真,寫到晚上9點還寫不完,那我一定會繼續要求你寫完作業才能睡覺。這是必要的教訓,也是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必須經歷的過程。”杭州市文一街小學家長劉女士說。
針對網友和家長們的討論,浙江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說,實施這一措施的前提是學生已努力了,到點還不能完成作業,至于是否要啟用這一措施,由家長決定。“主要是為了家長給孩子保障起碼的睡眠時間設一道保險閘,而不是助長孩子偷懶。也能促使學校老師根據學生差異進一步優化家庭作業的量和質。”
專家指出,要實現小學生晚9點、初中生晚10點前完成作業,“減量提質”是改革成敗的關鍵。各地各學校在實施該舉措時必須“提質量”,減少機械性、重復性、形式化的作業,增加一些吸引學生的實踐性、活動性的非強制性“素質作業”,諸如家庭勞動、體育鍛煉、課外閱讀等。
公辦民辦統招如何避免“劍走偏鋒”?
浙江的減負方案在“規范中小學校招生”方面明確指出,將實施公辦民辦學校同步招生。公辦民辦學校互不享有招生特權,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管理,嚴禁任何形式的提前招生。
對此,網友和家長們拍手稱快,相信規定一出,民辦學校“牛娃”扎堆的現象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為了擇校進民辦學校而讓孩子瘋狂參加培訓班的家長也會適當減少。“我身邊有家長,聽說公辦民辦統招了,本來打算讓孩子去學奧數的都推掉了。我家因為報得比較早,孩子自己也有興趣,所以打算把課時上完,畢竟多學一點總是有用的。”杭州西湖區學生家長寧女士說。
據悉,今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明確提出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當時就有不少家長擔心,會不會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民辦學校加大提前招生力度,培訓機構出現更多與之對應的排位考。
“禁止公辦高中以集團化辦學名義聯手民辦學校跨區域招生,或以轉學等名義變相招生,堅決防止各區域間中小學校招生相互‘挖墻腳’”“嚴禁校外培訓機構作出與升學、考試相掛鉤的保證性承諾,嚴禁校外培訓機構組織舉辦中小學生學科類等級考試、競賽及排名。嚴禁校外培訓機構在官網、培訓點、自媒體、宣傳單上宣傳學生升學情況”……
這些“嚴禁”能否落實到位?浙江省教育廳表示,在出臺上述方案的同時,會公布具體實施細則,對違反相關規定的學校和培訓機構予以重罰。
確保科學育兒家庭“不缺位”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浙江公開征求意見的方案中,“濃墨重彩”地突出了家校配合在科學育兒中的重要性。
“減負的目的,不是單純地減少課業量,讓孩子閑下來。而是希望孩子能夠更好地利用時間,提升品德、增強體質、培養特長、全面發展。”浙江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說,因此,浙江“減負33條”強調了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強化政府責任的同時落實家庭教育責任。
不少網友和家長關注到,方案提到浙江將實施普通高中分類辦學試點,改變普通高中“千校一面”格局,逐步培育一批人文、科技、體藝、綜合等不同類型的普通高中學校。
“關鍵還是優質均衡基礎上的多樣化發展。如果孩子選擇高中時,不用再擔心升學率,而是這所學校的辦學特色和自己的特長吻合,將來也有很好的發展空間,我覺得這就是真正減負了,素質教育實現了。”網友“獨釣寒江雪”說。
浙江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說,中小學生學業負擔重的現象,是學校、家庭、社會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中小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的深層原因是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等觀念的根深蒂固,是升學觀、就業觀、錄用觀的扭曲及來自社會壓力、家長焦慮的層層傳導。
所以,浙江在強化政府責任,妥善引導社會風氣的同時,也提出了實施家長素養提升工程。浙江省教育廳、省婦聯將聯合辦好網上浙江家長學校,向家長推送家庭教育資源。5年內70%以上的浙江中小學校將建立數字家長學校。鼓勵各地開設家長成長學院、實施星級家長執照工程等,提升家長素養。
此外,浙江將建立區域基礎教育生態監測發布制度。通過區域基礎教育生態指數,檢驗和評價全省及區域中小學生學業負擔情況和減負成效。從2020年開始,每年對區域基礎教育生態情況進行監測評價,監測評價結果向社會公布。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