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10月26日電(記者王菲菲)1953年,家住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的賈玉來有了第一張全家福,那是他和妻子李毓蘭的結婚照。60載時光悠悠,全家福上的人數從2個逐漸變成了39個。一張張照片,記錄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一個普通中國家庭的發展變遷,以及他們的家國情懷。
從革命戰爭年代走來
結婚照是一張黑白照片。照片中,賈玉來穿一身軍裝,李毓蘭則穿一身自己親手做的黑色布衣褲。
賈玉來生于1920年,是山西省原平市人。“七七事變”后,他離開家鄉參加八路軍,參加過“百團大戰”等重大戰役,也曾為掩護戰友被炮彈炸傷。李毓蘭雖是個農村姑娘,只在十幾歲的時候上了三年小學,但她很聰明,愛學習,喜歡中國傳統文化。
1954年,他們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了。那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他們給兒子取名憲生。
此后,每隔幾年,全家福上就會多個小娃娃。直到1969年,最小的女兒賈建萍出生,賈家有了四子四女八個孩子。
在兒女的記憶中,父親是個大氣、豁達的人。賈憲生回憶,父親從部隊轉業后,當時單位漲工資都是有指標的,但父親好幾次都把指標讓給了別人。母親忍不住有些埋怨。父親大手一揮,說:“這都沒啥,我能活下來就不錯了!”
賈玉來從槍林彈雨中走來,深感幸福來之不易,教育兒女也要倍加珍惜。
1979年,四子潤生去河北當兵,全家拍了一張全家福。
一人參軍、全家光榮。對賈玉來來說,子承父業,更是欣慰。照片中,兒女們都開心地笑著,賈玉來和李毓蘭卻鄭重嚴肅。
“大概也有些不舍吧。”三女兒賈建玲說,盡管如此,在別人都去部隊探親的時候,父母卻從來不去,只書信聯系,囑咐兒子在部隊好好鍛煉。
改革開放春風吹拂
時間一晃就到了1982年。賈玉來的二女兒和二兒子都在這一年結了婚。春節,全家又一起拍了全家福。
照片中,除了最小的小妹,女兒們都燙起了頭發,大姐還穿著當時時興的高領毛衣和雙排扣西裝。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著賈家,八兄妹在各自的舞臺上奮斗,創造著屬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賈憲生從一個普通的鍋爐工干到了高級工程師。因負責給小區供暖,多少年來,春節都是在工作崗位上度過。有一年,鍋爐在運行過程中突然發生震動,一些工人給嚇跑了,這時賈憲生卻飛快沖了上去,最終找到了問題,排除了事故。“那可是要命的時候,后來想起來也有些后怕。”賈憲生說,或許是骨子里流淌著軍人的血液,危急時刻,總會挺身而出。
其他的兄弟姐妹,有的在工廠、有的在書店、有的當司機、有的是公務員,還有的是個體戶。“大家都很踏實肯干,現在過得都挺好!”賈憲生說。
賈玉來剛從部隊轉業時,住的房子是租的,每月3塊錢,家具也只有一個柜子。隨著時代發展進步,家里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八兄妹各自住上了樓房,雖不是大富大貴,但生活過得安穩富足。
1986年,賈玉來去世了。賈家的全家福上少了一個人。
新時代更加精彩
2002年,大姐的兒子張磊考上了大學。這是家里第一個大學生。李毓蘭高興極了,全家去飯店吃了飯,還一起到當時有名的開明照相館拍了全家福。這幅放大后的照片至今擺在大姐家里。
“母親沒怎么上過學,但很愛學習,自己慢慢地學了很多東西。”賈建玲后來在母親的日記本上看到,在寫著張磊考號的那頁紙上,母親寫下了這樣的話:“人貴自立,有志終成。民生在勤,多勞必富。”
第二年,母親去世了。但她帶給子女的滋潤沁入心田。
如今,除了小妹,其他兄妹都已經退休。賈家的第三代開始嶄露頭角。
大姐的兒子張磊大學畢業后又繼續深造,正在復旦大學攻讀博士學位;老六的兒子是一名高速交警,因為工作逢年過節很少回家,通宵熬夜更是常有的事;老四的兒子是一名自主創業者,開了一家服裝店,生意很是紅火;而老七則把自己的獨生子送去當兵,2008年汶川地震時深入前線,榮立集體三等功。
“姥姥姥爺是革命的一代,他們用生命和熱血鑄就新中國;父母舅舅姨姨是建設的一代,他們作為集體中的普通一員,為新中國工業化進程貢獻力量;我們是與國家共享改革發展的一代,在新時代,我們可以更多地展示出有個性的一面。”張磊說。
新時代已來,賈家的故事還在繼續……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