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10月22日電 題:“浪漫果園”里的“脫貧經”
新華社記者覃星星、雷嘉興
眼下正是火龍果成熟采摘的季節。傍晚時分,天色漸漸暗下來。走進廣西隆安縣丁當鎮保灣村的金福火龍果基地,不一會兒,眼前靜悄悄的田野突然間明亮起來,20多萬盞小燈泡,宛如散落大地的滿天星辰,組成了絢爛的燈海,火龍果基地變身為“浪漫果園”。
隆安縣農業局副局長農有鵬說,當地許多大中型火龍果種植基地通過引入燈光補給系統,模擬不同時段的太陽光波,給生長期的火龍果進行補光,促進光合作用,在延長掛果期的同時,使火龍果的產量得到提高。“浪漫果園”只是燈光補給系統的一個副產品。
作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隆安縣以火龍果產業作為扶貧優勢產業,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特色農業基地建設和農業生產方式轉變。小小火龍果成為隆安的扶貧優勢產業,“造血”效果明顯,有力推進脫貧增收。
火龍果的種植從育苗到收獲,全程離不開人工操作,這給當地村民尤其是貧困戶帶來了脫貧致富的希望。正在火龍果基地務工的脫貧戶盧春弟告訴記者,妻子常年患病,而自己年幼時因小兒麻痹癥落下殘疾,找工作不易,此前只能到處打零工。“自從2016年來到火龍果基地務工后,我學到火龍果種植技術,在這里月收入約3000元。”一技在手讓他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對未來美好的生活充滿了期待。
據了解,隆安縣的大型火龍果種植基地均建立了扶貧機制,優先聘請貧困戶務工。許多貧困戶通過流轉土地以及務工實現“家門口”穩定就業,生活越來越紅火。
金福火龍果基地負責人葉居鴻說,金福火龍果基地流轉土地5500畝,高峰時有六七百人同時在這里務工,其中多數是貧困戶。他們中不少人同時有土地流轉收益、務工收入、村集體經濟入股分紅等多方面的收入。
火龍果給許多村莊帶來了巨變。丁當鎮保灣村的村干部盧艷艷告訴記者,全村約9000畝土地已經流轉,其中多數流轉后用于種植火龍果。大企業入駐后進行的規模化種植,給村民尤其是貧困戶提供了大量工作崗位。
村民在火龍果基地務工像城里人一樣上下班,每天工作8個小時。如今,保灣村的貧困戶超過一半以上都在金福火龍果基地務工,日子越過越好。
記者在保灣村發現,水泥路上,各種品牌的小汽車來來往往。“由于土地流轉以及務工,目前我們村70%的家庭都購買了小汽車。”盧艷艷說,以前村集體幾乎沒有收入,想干點事情往往受資金制約。現在不同了,村集體的賬上有了錢,逢年過節常組織慰問老黨員、貧困戶以及舉辦籃球賽等活動,村莊的凝聚力不斷增強。
目前,隆安縣已發展成為廣西重要的火龍果種植基地,全縣種植總面積超過5萬畝,年產量突破10萬噸。相對于一些地方出現火龍果滯銷的情況,這里的火龍果品質佳、口感好、價格高,70%以上銷往北上廣等大城市,也有不少銷往港澳等地。“在這里,火龍果正成為致富果,助力脫貧攻堅效果明顯。”農有鵬說。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