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東風吹柳綠——遼寧推動高質量發展新“脈動”觀察
新華社沈陽9月4日電 題:東風吹柳綠——遼寧推動高質量發展新“脈動”觀察
新華社記者王炳坤
在窗口刷一刷法人代表的身份證,無須填表,工作人員就會錄入公司信息;剛領到營業執照,印章刻制、稅務信息采集、銀行賬戶開立等流程便同步啟動……短短4個小時內,遼寧省沈撫新區就能完成一家新公司從申請到開業的全部手續。
高效的行政審批、貼心的政務服務、高水平的產業合作、精準的內部激勵,已成為遼寧許多地方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之舉。近期記者走訪多座園區,從企業和基層工作人員的經歷和體會中,感受黑土地上的改革發展“脈動”。
“小政府、大服務”引投資紛至沓來
20天前,沈撫新區舉行今年的第二批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挖掘機的轟鳴聲中,總投資138.4億元的57個項目破土動工……
沈撫新區是遼寧省打破行政區劃限制,為沈陽市和撫順市融合發展開辟的新區。今年上半年,在大小項目的接力入駐下,新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90%,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同比增長29%。談及為何選擇新區,不少企業都會提到“小政府、大服務”。
前些天,沈陽廣泰真空科技有限公司辦理了增值稅退稅手續。“上午帶著材料來,下午就收到了退稅款到賬的短信。”公司財務人員劉雙英說。
在以前,當地企業對符合條件的產品提出退稅申請,要等待稅務部門上門核查,整個過程一般需要2周時間。沈撫新區稅務局局長姚偉介紹,新區梳理再造政務流程,現在許多涉稅業務都能即時辦理,比如增值稅退稅當天到賬,大大提高了企業的資金周轉效率。
作為老工業基地的改革創新先行區,沈撫新區實行“管委會+公司”運行機制,依托全省唯一擁有省、市、縣三級行政審批權限的優勢深化改革,努力打造全省優化行政效能的標桿。
企業有承諾,政府敢擔當。新區在投資建設領域探索“模擬審批”“承諾制審批”等機制,在缺少個別要件情況下,審批流程也能往前走。
2019年5月開工的百利威國際電子商務產業園項目,就體現了這樣的良性互動。項目辦理施工許可證等手續時,缺少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等要件,企業做出承諾,質量安全部門提前介入,新區同步推進后續手續的辦理。項目負責人孟憲冬說,我們開工時間至少提前了3個月,“這樣的優質環境,為企業發展去除了‘摩擦力’!”
在開放合作中升級中國“智”造
盍碧璽曼詹外籍人員子女學校開課,得到德國巴伐利亞州教育部認證;積水潭醫院沈陽分院開通國際門診,正在打通國際醫保聯網體系;寶馬青年公寓一期2526套交付使用……在沈陽中德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以下簡稱“中德園”),國際化社區及其配套設施已初具雛形。
中德園是國務院批復的全國第一個以中德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合作為主題的戰略性平臺。作為中國制造與德國工業4.0戰略合作試驗區,中德園探索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在創新合作中提升中國“智”造的高度。
不久前,沈陽微控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物理儲能飛輪產品啟動批量生產,公司從海外引進的新技術,填補了國內同類產品的空白。公司副總經理王唯姣說,公司能吸引多位北美專家前來合作研發,得益于這里對標國際化營商環境和生活場所。“從品牌、規劃到各種平臺的搭建,讓海外專家耳目一新。”
如今,高水平開放正在中德園延伸。園區實現跨國協同合作,建設德國海德堡、瑞典韋斯特羅斯、深圳、沈陽離岸創新中心,引進人才、項目和資本。園區還與德國工程院、華晨寶馬等共同搭建智庫咨詢、對外合作、學習分享等平臺,制度性地開展“德國鐵西日”“德國企業沈陽行”等經貿交流活動。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駐華首席代表吉樂說,這些開放通道,將讓更多德國企業從貿易轉向投資,融入沈陽的產業生態。
發展“飛地經濟”共享實業“紅利”
暑熱消退,秋風送爽,在位于渤海灣畔的葫蘆島經濟開發區,一排嶄新的工業廠房拔地而起,忙碌的工地現場,工人們正在做最后的水電配套。
今年起,葫蘆島市在經濟開發區專門為建昌縣開辟“脫貧攻堅飛地產業園”,新建的這1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讓建昌縣招商引資來的中小企業“拎包”即住,將為縣域脫貧提供支撐。
建昌縣地處遼西偏僻內陸,能在上百公里外的海港擁有一片自己的產業園,得益于遼寧省大力推進的“飛地經濟”模式。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區域協調。遼寧省發展改革委地區處處長李勇介紹,遼寧鼓勵各鄉鎮、縣市將招商項目集中到開發區落戶,并建立稅收收益的分享機制,讓偏遠地區也能“借籠養鳥”。
在葫蘆島,市財政每年安排1億元專項資金,并通過貼息補助、建立基金、吸引金融機構支持等方式,每年投入總額度20億元的戰略性支持資金專門支持“飛地經濟”發展。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截至今年上半年,“建昌脫貧攻堅飛地產業園”就落戶7個較大項目。
9月初,園區傳來好消息,建昌縣與浙江金磐專業園區運營管理公司簽約,雙方共同推進江浙籍的30家總部經濟企業和22個裝備制造項目到這里落戶。建昌縣“飛地經濟”辦公室主任李遠航說,“飛地經濟”讓身處山區,交通不便的建昌縣有了發展新機遇,依托港口、高速、高鐵等優勢,引進優質企業入園,將讓縣域經濟搭上新舊動能轉換的“快車”。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