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沈陽1月9日電(記者石慶偉、于也童)沈陽機床完成一期債轉股67.51億元;東藥集團引入民營資本大股東,定向增發股票募集資金8.5億元;北方重工集團進入公司重整程序……
記者從此間舉行的沈陽市兩會上了解到,沈陽正持續發力國資國企改革。從化解過剩產能、以技術創新驅動轉型升級、處置僵尸企業到深化產權改革,沈陽逐步打破體制機制束縛,在新一輪振興中奮力開拓前行。
去年以來,沈陽出臺了4批共109條解決國企改革突出問題的政策清單,“一企一策”改革不斷深化。入選國務院國企改革“雙百行動”的沈陽機床,從單一的機床制造商向新型工業服務商轉型,綜合混改全面展開。
走進沈機的智能制造車間,記者發現,這里活躍著一個個創客團隊。自主接單、自行排產,最后與沈機利潤分成,昔日一線員工紛紛變身“小老板”,注冊小微企業,利用工業云平臺自主創業。“每臺智能機床都能自動計算出用電、耗材、產量、運行時間等各類生產大數據,解決了成本利潤核算難題。”沈機集團戰略規劃部部長任大鵬告訴記者,今年以來,企業在整機裝配、零部件加工、行業零部件加工三條主線實施混改和雙創改革,人均銷售收入提升1.9倍。
記者了解到,沈陽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正提速推進,具備條件的市屬國有企業混改率從上年的23%提高到54.8%。27戶市屬國企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4.9%。
此外,沈陽大力推進“3+1+N”國資平臺有序運營,進一步提高公司資產規模和融資能力;國有資本流動性逐步增強,工商、金融、文化等各領域國有資產實現集中統一監管;化解歷史包袱進程加快,139個中央和省直企業“三供一業”項目全部分離移交,245戶“僵尸企業”處置提前完成,427戶廠辦大集體改革啟動實施。
沈陽正以完善體制機制為動力,推動國有企業改革,促進經濟協調發展。2018年,沈陽的汽車及零部件制造業產值2320億元,機械裝備制造業產值910億元,振興發展活力正全面迸發。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