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13日電(記者 關心? 實習生徐姝彤)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邁入新時代,科技創新面臨哪些新使命?如何增強百姓的科技“獲得感”?重大科技專項怎樣更多惠及民生?如何把握未來科技發展大勢?在新華網2018兩會訪談中,代表委員們有話說。
萬鋼: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新使命
圖為科技部部長萬鋼接受新華網和中國政府網專訪。新華網 郭小天 攝
蛟龍、悟空、天眼、慧眼、墨子、大飛機,都成為中國科技的代表。進入新時代,科技創新又會面臨什么樣新的形勢?又肩負著什么樣新的歷史使命呢? 科技部部長萬鋼表示,要建設創新型國家,為實現科技強國的目標而努力奮斗。
“首先,要登高望遠,要看到世界范圍內科技革命和變革的快速發展。要緊緊地抓住強基礎、促轉化,在未來“三跑”并行的情況下,使科技創新向領跑并行的領域進軍。進入新時代,高質量的發展是未來的重點,使質量和效益雙提高,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出力。做到這些,很重要的是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著力落實好各項政策,最大程度地發揮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實現國家發展的目標。” 點擊更多>>>
鄭杰: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5G時代有望全面“領跑”
圖為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浙江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鄭杰做客新華網2018全國兩會特別訪談。新華網 李相博攝
“如果把4G比作 ‘修路’ ,5G既要 ‘修路’ 又要 ‘造城’ 。要通過移動通信能力從消費級向工業級延伸,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浙江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鄭杰是這樣形容5G時代的。
“5G有三大特點,高速率、低時延、大連接。高速率使用戶能夠更好地享受‘浸入式體驗’服務,低時延使工業互聯網方面、智慧交通方面、遠程醫療方面發生大改變。大連接,可實真正實現‘萬物互聯’。2G時代我們是‘跟隨’,3G時代是‘突破’,4G時代是‘同步’,到了5G時代,中國完全有望厚積薄發,實現全面的‘領跑’。隨著5G規模試驗網、業務示范網以及5G終端的不斷成熟,預計2019年下半年中國移動將逐步引入5G友好用戶。杭州地區在5G規模試驗開展順利的前提下,友好用戶有望在2018年底提前體驗5G高速率的網絡。”鄭杰說。 點擊詳細>>>
王小川: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人工智能推動社會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搜狗CEO王小川做客新華網2018全國兩會特別訪談。新華網 李相博攝
“人工智能”繼在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出現后,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又強調“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發展智能產業”,對此,全國政協委員、搜狗CEO王小川表示,人工智能會變成一個巨大的“發動機”,希望我國在互聯網時代把握機會,通過“人工智能”促進社會經濟取得超越性發展。
“ ‘人工智能’ 技術會幫助人們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在日常生活方面,電影、動畫片、音樂制作等,都會有‘人工智能’參與。國家提出‘互聯網+’戰略,‘互聯網+’之后提出‘人工智能’,核心是最終需要有更多的數據、服務與互聯網相連接。我認為,需要一個大的‘人工智能’和‘互聯網+’的號召,重點是體制內或者公有制經濟的一些資產和資源能夠和互聯網產生新的融合,否則,沒有這樣一個服務本身的落地和數據原材料,互聯網發展會遇到新的瓶頸。需要真正把互聯網和國民經濟聯動起來。” 點擊更多>>>
王晶: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讓大數據為百姓服務
全國政協委員、新大陸科技集團總裁王晶做客新華網2018全國兩會特別訪談。新華網 郭小天攝
當下,隨著信息化的發展,數字世界發展的越來越快。大數據未來將幫助和服務于物理世界的管理重構,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是非常有意義的。對此,全國政協委員、新大陸科技集團總裁王晶表示數據應該服務于人民,這是創建“數字公民”的終極目標。
王晶表示,國家一直提倡加快大數據開放,加快數據共享,不要形成數據的孤島,同時加快對社會管理、社會治理的提升,利用已有的政府數據和公民數據為百姓服務,這是“數字公民”建設的終極目標。如果把這些數據運用起來,讓百姓增加獲得感,這些數據就會成為“王”。中國每一個公民在物理世界中都需要通過網絡實名制來證明自己身份。 點擊詳細>>>
范秉衡: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物聯網技術助力農村經濟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湖北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范秉衡做客新華網2018全國兩會特別訪談。新華網 楊濛攝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穩步推進,我國物聯網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對此,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湖北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范秉衡表示,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可以實現農村經濟的標準化、產業化發展,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效率。但各領域需求的不斷擴大,網絡變革迫在眉睫。
“物聯網技術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支撐,可以實現對農業資源環境、動植物生長等數據指標的實時監測,并且通過對農業生產過程的動態模擬和對生長環境因子的科學調控,達到合理使用農業資源,降低成本,實現對種植產品的可控可溯,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的目的。讓農民增收。隨著海量物聯網終端的爆發式增長,原有網絡架構已無法滿足業務快速增長所帶來的諸多需求,數億的終端連接、沖擊網絡的性能,不同行業碎片化、多樣化的能力需求又極大考驗網絡的開放性、靈活性,所以網絡的變革迫在眉睫。” 范秉衡說。? 點擊更多>>>
彭壽: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科技創新推動行業跨越式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中建材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院長彭壽做客新華網2018全國兩會特別訪談 新華網 楊濛 攝
201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創新”一詞出現55次。報告指出,在過去五年,我國科技創新由跟跑為主轉向更多領域并跑、領跑。全國人大代表,中建材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院長彭壽表示,在創新的指引下,技術升級帶動產業升級,以科技創新帶動產品創新,取得了非常多的成果。
“在顯示屏玻璃領域,創新成果也讓廣大民眾更有獲得感,這體現在讓消費者的使用成本大幅降低,玻璃的技術創新,推動了整個產品成本下降。在新能源產業,在光伏玻璃領域,我們為晶硅太陽能電池提供基板和蓋板玻璃,打破國外壟斷。日常的汽車玻璃,我們以前需要進口,但是現在完全可以自主生產。另外,在特種玻璃領域,如航空航天、深海探測、高鐵用玻璃領域,我們也有了相當的技術儲備。通過努力,我們這些年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推動了中國玻璃行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化能力由跟跑、并跑向領跑跨越。” 點擊更多>>>
??? 相關內容:
???【兩會訪談話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 這些領域透露出什么樣信號?
???【兩會訪談話改革】改革新起點,這些領域有怎樣的新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