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向觀眾介紹一款可搭載測繪儀器的自動旋翼機。新華社發
工作人員展示一款智能物聯網系統。 新華社發
從打開手機點外賣,到翻開地圖查導航,從網購下單收快遞,到預訂網約車和共享單車……不知不覺,位置、地圖等地理信息與我們的衣食住行已密不可分。研究表明,人類活動80%的信息與地理位置有關。在信息化時代,測繪地理信息的潛在價值正逐步顯現。
“地理信息就如同‘水’和‘電’一樣,是一種基礎設施,將無處不在。”在近日于浙江德清召開的首屆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上,聯合國副秘書長劉振民這樣預言。大會秘書處副秘書長陳建國則表示,測繪地理信息是一個黏合其他信息、催生新業態新服務的好平臺,若能夠做好“地理信息+”,帶動的將是產業的跨界融合發展。那么,“地理信息+”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意想不到的變化?
地理信息+交通:無人駕駛漸行漸近
從過去的紙質地圖,到現在的手機導航,雖然只是一張地圖的進化史,卻深刻改變著人們的交通方式。
自然資源部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手機地圖用戶近7億,自駕游一躍成為國內旅游方式的首選。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衛星導航地圖卻時常存在定位不準確、反應慢的問題。
在本屆大會的技術與應用展覽上,記者看到了一款最新基于北斗的導航定位系統,不僅可以即時定位反映車輛的運動狀態,連行駛的車道都能準確識別,其定位精準度令觀眾大為贊賞。“衛星在運行時會有軌道誤差,同時,衛星信號在穿越電離層時也會產生電離層誤差。我們通過架設地面北斗地基增強系統來觀測衛星,解算出這些誤差,使得終端在進行衛星定位時,可以通過誤差消除的方式來實現厘米級的高精度定位。”展臺上,千尋位置網絡有限公司產品架構師宋子未告訴記者。
百度、騰訊、京東、榮威、中國移動……在本次大會上,基于越來越精準的地理信息,多家企業紛紛拉開了自家無人駕駛技術的神秘面紗,各類無人車一一亮相,排隊體驗的觀眾絡繹不絕。
記者在中國移動5G技術展示區現場看到,一輛基于5G通信和自動駕駛技術的“5G無人駕駛”清掃車,不僅可以在無人駕駛的狀態下自動行駛,還可以按照既定路徑對路面進行自動清掃并對清掃結果進行自動評價。而在無人駕駛大巴車上,記者親身體驗了5G無人駕駛,雖然大巴駕駛座上坐著一名司機,但是他全程無須操作,車輛在機械臂的操縱下在固定路線上穩速前進,遇到障礙物,即會自動停車并選擇繞行。
“盡管目前自動駕駛離大家期望的技術水平還有差距,但AI自動駕駛機器人已可以對各大品牌型號車輛進行自動駕駛控制。未來,此類5G-AI無人駕駛方案可適用于港口運輸、馬路清潔、礦區、油田、垃圾場作業等無人駕駛場景。”中國移動展臺工作人員介紹。
在京東展臺,紅白相間的京東無人配送車在高精度地圖的支持下,可以通過自主定位和導航,準確地停靠在配送點,實現點對點物流配送;百度展臺上,自動駕駛電動小巴“阿波龍”可一次承載14人,在園區、景區、住宅區進行低速智能接駁;騰訊展臺上,自動駕駛轎車除了車頂凸起的一個激光雷達外,外觀與普通小轎車基本無異。“盡管還在實驗探索中,但真正的無人駕駛不會遠了。”騰訊展臺技術人員說。
地理信息+城市管理:給城市一個智慧大腦
“看”得到潛在危險,“嗅”得出紋絲變化……地理信息不僅能讓城市管理更精細,而且更智慧。
在大會展覽中,已經在杭州投入應用的“ET城市大腦”是一大亮點。這個應用了地理信息技術的城市智能中樞每兩分鐘便可對城市道路交通狀況進行一次掃描,實時感知在途交通量、延誤指數、擁堵指數、快速路車速等7項“生命指標”,并對可能發生突變的交通擁堵進行預警,極大提高了城市的交通體驗和交管部門的管理效率。
“同時,通過人工智能對過往20年城市衛星觀測影像數據的分析和深度學習來建設模型,我們還可以掌握一個城市規劃發展和運行規律,甚至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同濟大學軟件工程學院教授曹布陽說。
土地違法亂象同樣逃不過地理信息技術的“法眼”。在大會展覽中,記者看到,山東省淄博市國土資源局與阿里巴巴合作,在全國首次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了衛星遙感影像自動分析,由此準確識別與比對出地面違法建筑。此舉大大提高了國土資源監察執法的工作效率,將原先需要幾個月才能完成的遙感照片人眼分析比對工作,縮短至幾分鐘。這樣一來,對土地違法事后處罰的慣常做法可以轉變為事中干預。
地理信息技術可以為文化遺產保護做什么?在廣州歐科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展臺,記者看到,各個城市的文化遺產數據可以以360度全景、三維模型等多種形式存儲和展示,這一地理信息系統可以讓文化遺產形成“點—線—面”的動態保護體系。
據了解,此前許多城市在進行各類規劃時,往往是“各干各的”,規劃之間難免撞車,等到發現問題時又為時已晚,對文化遺產影響尤大。通過這一地理系統,城市規劃者可以把文化遺產數據融入城市規劃中,在規劃前期階段就實現文化遺產保護。
地理信息+健康、+農業:改變才只是開始
街頭有人突發心臟病,如何能在最短時間內搶救患者?呼叫救護車后,即便在全城密集布置救護車,也有可能路上遭遇擁堵等問題。如何能為挽救患者生命爭取多一點時間?
在本屆大會上,新加坡土地管理局負責人譚博康介紹,新加坡政府目前已基于地理信息數據開發出一款手機程序,只要接到搶救電話,立即激活病人附近的志愿者和相關救助機構,他們將作為第一響應者在救護車抵達之前對患者實施搶救。目前,這個程序下載量有7萬多,已有多位病人因此獲救。未來,這種模式將在社區防火、志愿服務等領域拓展。
無獨有偶,在阿里巴巴的展臺上,阿里云ET城市大腦展示了其通過實時的定位和人工智能計算,對救護車即將通過的路口提前排空,一路綠燈。目前在杭州,救護車到達病人現場的時間有望可以縮短一半。“技術可以讓城市更有人文關懷、更有溫度。”阿里巴巴CEO張勇表示。
無須人工遙控飛行,無須設定農藥噴灑量,無須規劃飛行路線,未來的農用無人機也將有“自己的想法”——這幅未來“智慧農業”的圖景正是得益于地理信息與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
記者在無人機展臺看到,高精度的遙感地圖讓無人機能夠清晰分辨出前方農作物的種類,精準的導航確保了無人機飛行時不偏離軌道。在此基礎上,人工智能精確計算出最短的飛行路徑,并嚴格控制噴灑量。兩種技術相得益彰,為精準高效農業提供解決方案。
在出席大會的許多專家看來,地理信息正逐漸從位置、坐標這些靜態生硬的概念變為海量信息的載體和原點,不斷為社會發展賦能。
正如全球最大的地理信息系統公司Esri的總裁、地理信息業界先驅杰克·丹杰蒙德在本屆大會上所言:“40年前,我們在沒有那么多計算機技術的情況下研究地理信息,現在更強大的技術將地理信息推入下一個階段。地理信息系統對于世界的改變,現在才只是一個開始。”(楊舒)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