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3日電(董瑞豐、李洋)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和生物物理研究所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日前發現,“長壽基因”SIRT6的缺失會延緩靈長類動物的生長發育,為未來開展人類發育和衰老的機制研究以及相關疾病的干預提供了新思路。該成果于北京時間23日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上。
SIRT6基因能影響表觀遺傳穩態、基因組穩定性和代謝調控,被稱為“長壽基因”。之前研究發現,過量表達的SIRT6能夠延長小鼠的壽命,而敲除SIRT6的小鼠則表現出脊柱彎曲、腸道上皮受損等加速衰老的癥狀,壽命至少縮短1個月。然而,SIRT6能否在靈長類動物中發揮類似的功能尚不清楚。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維綺表示,此次實驗首次實現了SIRT6在非人靈長類動物中的全身敲除。與敲除SIRT6的小鼠不同,敲除SIRT6的食蟹猴表現出嚴重的全身發育遲緩,在出生數小時后死亡。此外,在人類干細胞模型上進行的實驗表明SIRT6缺乏也可阻滯人類神經干細胞向神經元的分化,導致腦發育遲緩。
衰老進程由遺傳和表觀遺傳因素共同調控,因此,理解衰老的遺傳和表觀遺傳基礎是延緩衰老和防治衰老相關疾病的重要前提。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