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州4月13日電 題:“面子風”漸變“文明風”——福建莆田移風易俗觀察
新華社記者王妍
90后姑娘吳瓊前不久舉行的婚禮有點特別:夫妻二人自己動手布置婚禮現場,婚禮上親戚朋友不送紅包,改送簽字祝福,還可用表演節目的形式表達對新人的祝福……
這位福建莆田北岸開發區姑娘的婚禮,只花了一萬元左右,吳瓊家也沒收一分彩禮。
曾經,天價彩禮和大操大辦的酒席,是當地彰顯“富貴”的象征。但吳瓊覺得,“這才是自己想要的婚禮”。
在莆田,“彩價彩禮”一時風行,因婚致貧、閃婚閃離等現象時有發生。幾年前,北岸東埔鎮度下村村民吳萬藏的弟弟為給兒子娶親,咬牙給女方88萬元彩禮。然而,閃婚之后,兒媳婦沒多久就跑了。雙方鬧上法庭,最后只追回20多萬元。“這還只是彩禮,當初辦婚禮光煙酒就十多萬元,全打水漂了。”吳萬藏嘆息道。
除了高價婚姻,高價喪事、高價祝壽等風俗也曾在莆田大肆橫行,酒席、彩禮等在人們“面子”的催化下,水漲船高。
針對這些突出問題,莆田各地在入戶走訪、調研座談的基礎上,開出“個性藥方”。北岸開發區著力解決天價婚姻問題,仙游縣將重點放在殯葬改革上,城廂區和荔城區以禁燃煙花爆竹為著力點,涵江區則致力于解決封建迷信問題……
不良風氣由來已久。莆田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劃出一道道“紀律紅線”,督促黨員起帶頭作用。仙游縣規定黨員干部操辦壽慶酒席不超過8桌,不上名煙名酒,不發紅包,操辦喪事出殯車輛不超過3輛;北岸開發區規定黨員干部操辦婚嫁喜慶等事宜“六帶頭六嚴禁”,要求婚嫁彩禮不得超過18萬元。
“這些規定,是紅線,也是給我們一個‘臺階’。”仙游縣度尾鎮洋坂村村支書吳文龍說。今年,他過了一個輕松的春節,再也不用端著酒杯到處“趕場”。
“有規定在,就不用為面子去了。”吳文龍說,“現在我們流行新習俗,非親不請,非親不去。”
對頂風違規的黨員干部,莆田堅決給以“顏色”。秀嶼區一位鄉鎮干部在為兒子舉辦婚宴時,收受下屬及監管對象禮金38100元,受到黨內嚴重警告和行政降級處分。2017年開展移風易俗活動以來,莆田查處大辦婚喪喜慶問題3起,處理3人,其中給予黨紀政紀處分3人,實名通報曝光1起。
“面子風”漸散,但“文明風”要怎么吹?“要讓文明新風真正‘刮起來’,一旦反彈,對百姓傷害會很大。”莆田市文明辦主任陳鴻鎖說,已有778個村(居)將移風易俗寫入村規民約,同時成立紅白理事會等群眾性組織,推選當地有威望的鄉賢加入,指導、協助村里紅白喜事等活動的操辦。
今年春節與元宵節期間,仙游縣不少壽宴規模“縮水”,申報擬辦桌數近20萬桌,實際只辦了6萬余桌,測算節省壽慶費用近2.6億元。
仙游度尾鎮居民黃文謙在迎來自己一百歲和妻子九十歲的“大日子”時,做出了另類選擇。原本按照習俗要唱幾天戲,請幾十桌客,老人卻堅決反對大操大辦,掏出1.5萬元捐給度尾鎮作為獎學助教基金。
“像他這樣子孫滿堂的百歲老人,都不辦壽宴,其他人也不好意思再大操大辦了。”度尾鎮中峰村村支書黃學東感慨。
類似“不比闊氣、比公益”的新風尚也在莆田其他地方興起。涵江區江口鎮各村設立“芳名榜”,鼓勵僑胞參與移風易俗助力公益;城廂區東海鎮一位企業家捐出元宵節“做頭”款項20多萬元,硬化村里道路;零彩禮婚禮、集體祝壽、放電子炮等新做法也開始涌現……
“要將好做法、好習慣固化為制度規范,讓良俗取代陋習。”莆田市紀委書記吳立新說。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