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8月9日電 題:當年昭君出塞處 今日青城風光美
新華社記者于嘉
倚陰山之巍峨,聆黃河之鏗訇。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蒙古語意為“青城”,古時昭君出塞留下足跡。如今,當地著力提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形成以服務業為主導,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產業格局;不斷加大民生投入,城市更加宜居;各民族團結互助、共學共事,共同繁榮發展。
經濟發展駕“云”騰飛
一臺臺服務器整齊擺放在機架上,指示燈飛速閃爍,嗡嗡低響聲在機房回蕩……這是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中國電信云計算內蒙古信息園內的情景。工作人員介紹,這里已具備20多萬臺服務器裝機能力,有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搜狗等企業入駐。
近年來,當地依托氣候冷涼、地質穩定、電價優惠等優勢,建設大型云計算數據中心,吸引大數據應用企業300多家,在智慧城市、電子商務、信息惠民等領域進行深度應用開發。
發展大數據產業只是呼和浩特市創新調控思路、激發經濟活力的一個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進一步支持乳業、生物制藥等傳統優勢產業轉型發展,推動光伏、新材料、新能源電動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
這個市引導當地乳制品企業伊利集團,不斷提升奶源基地建設和基礎研發水平、建立智能工廠、優化互聯網銷售,效果明顯;支持建設的土默特左旗沃特瑪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項目,近期實現部分投產,一期項目有鋰電池鋼殼、充電樁、整車裝配等7家企業入駐,效益可觀。
人居環境煥然一新
城市綠化、公園建設、垃圾處理、公廁革命、老舊小區改造……一項項體貼入微的民心工程,讓人們的生活環境變美了,生活質量提高了,獲得感增強了。
“過去一出門就是個垃圾山,幾個月時間,竟然變成了大公園。”家住呼和浩特市賽罕區阿剌海公園附近的張鎮說,公園里樹多空氣好,每天都來遛彎。今年以來,這個市開展全民參與的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對建筑渣土山、廢品受納場等進行清理、改造,新建140多處公園綠地,種植各類喬木、灌木2000萬株,城市環境變化巨大。
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東五里營居民王健光,經常到住宅樓附近一座多功能公廁——“青城驛站”歇腳。這處255平方米的“青城驛站”,集音樂茶吧、便民超市、A類公廁等功能于一體。王健光說:“以前附近沒有公廁,常能看見隨地小便的人,現在上廁所方便了,還能購物、休息。”全市今年開工新建“青城驛站”和環保移動公廁近9000座,完成提標改造、回購租賃、沿街開放公廁1000多家,為市民帶來便利。
小區提升改造讓人們有了更多獲得感。今年,呼和浩特市改造老舊小區1198個,實現1800個無物業管理小區“準物業”管理全覆蓋,實施垃圾清理、外墻保溫、路面鋪設、綠地改造等,樓變新、路變平、綠變多,生活環境煥然一新。
各族人民團結互助
“56個民族親親一家,就像百花園里盛開的花……”玉泉區清泉街社區開展的“民族團結·鄰里情”活動上,身著蒙古族、回族等民族服飾的居民手持彩扇,和著歌曲《母親是中華》的旋律,翩翩起舞。演出接近尾聲,回族居民靳秀梅說:“一會兒一起來包燒麥,咱們中午會餐。”她早已備好食材,熱情招呼著參加活動的蒙古族、達斡爾族和漢族等民族的老人。
清泉街社區居委會主任武荷香說,社區居住著漢、回、蒙古等多民族居民近9000人,特別注重民族工作,為少數民族群眾辦事開辟綠色通道,優先為符合條件的16名少數民族居民申請低保,為53戶少數民族生活困難家庭申請廉租房和公租房,“各民族居民之間互幫互助,一團和氣”。
多年來,呼和浩特市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這個市2012年起設立每年不少于200萬元的民族教育專項資金;降低蒙中醫醫療機構住院起付標準,擴大蒙中醫用藥范圍,鼓勵民族醫藥發展;下撥140萬元,建成11個為少數民族群眾服務的“民族之家”……各族干部群眾凝心聚力、和諧互助,演奏出民族大團結、文化大繁榮的生動樂章。
-
共青城大力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
(記者練煉 通訊員肖德法)連日來,共青城市嚴把治理標準、嚴格責任落實、嚴抓督導檢查,全面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截至目前累計出動1000多人次,對城鄉環境衛生、交通主干道沿途環境等進行整治。2017-07-19 04:17:07

-
【熱議】災害面前,我們該如何終結謠言?
2017-08-09 12:51:51
-
這些年,身份證含金量更高了
2017-08-09 12:51:20
-
共享汽車未來或免押金,你還買車嗎?
2017-08-09 12:51:07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各國"超前教育"什么樣?
2017-08-09 09:09:23
-
獨生子女"護理假"來了,應如何休?
2017-08-09 09: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