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威州與中國的聯系將越來越緊密——訪德國北威州經濟、能源與工業部長加雷德·杜因
新華網德國杜塞爾多夫3月27日電(記者文史哲 饒博)對許多有意打開德國乃至歐洲市場的企業來說,位于德國西部的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簡稱北威州)是“兵家必爭”的門戶之地,這里不僅是德國首屈一指的經濟重地,是世界聞名的魯爾工業區所在地,同時也是整個歐洲最重要的交通與貿易樞紐之一。如今,伴隨著中國經濟飛速發展與中德經貿關系日益繁榮,中國對北威州的意義也變得不同尋常。
北威州經濟、能源與工業部長加雷德·杜因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北威州與中國之間的交往已結出累累碩果,未來雙方還有巨大的合作空間。
杜因說,過去十多年間,在北威州落戶的中資企業從100余家猛增到800多家,為當地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如數家珍般地說:“海信、華為、聯想、凌云、五礦、三一重工、上工、武鋼、徐工、中興等大企業都在此落戶。中國公司已為北威州創造了約8000個工作崗位,同時也帶來了資本、新的理念、產品、生產程序和方法。”
回顧中資企業在北威州的投資與發展,杜因看到了顯著的“質的提升”:“中國公司在一開始時一般規模較小,多為服務提供商或貿易公司,而現在越來越多地以北威州為總部,管理全德或全歐洲的業務,有些在這里設立營銷中心與研發部門,以充分利用高技能人才與一流的科研院所資源,一些中國企業還開始在這里進行生產。”另外,中國投資者近年來越來越注重在德國和歐洲市場進行收并購,而且通常都是可以繼續保證產品生產與就業的戰略性收購。可以預見,中國企業將不斷深入到當地市場中來。
在杜因看來,中資企業在北威州的突出表現也是北威州以及整個德國與中國之間緊密經貿聯系的結果。他說:“北威州已成為德中經濟關系的中心。”
據統計,2013年,德國從中國進口的近四分之一流向了北威州,北威州與中國之間的貿易額達到300億歐元,中國是北威州在世界范圍內的第二大貿易伙伴。
也因為如此,杜因在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中看到了北威州的機遇,“中國已成為一個‘最’之國:最大的貿易國、最重要的汽車市場等等,中國領導人不僅關注量的增長,更注重未來有質量、可持續的發展,他們鼓勵和支持創新與研發、注重環境保護和能源效率,看重電動車、生物科技和服務等領域,這些對德國企業來說都意味著巨大的市場前景。”
令杜因尤感興奮的是中國新一屆政府提出的“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其中,從中國重慶出發、橫跨歐亞大陸的渝新歐國際鐵路的重要一站正是北威州的杜伊斯堡市。杜因說,杜伊斯堡位于連接東歐與西歐、北歐與南歐的心臟地帶,同時,這條國際鐵路全程只需兩周時間,比海運五周的航程大大縮短,“新絲綢之路”將給北威州、西歐以及沿線地區的經濟合作帶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
杜因說,他十分期待習近平主席即將到訪北威州,“正如已開通的渝新歐鐵路運次越來越頻繁,北威州與中國之間的聯系必將越來越緊密。未來,我們將利用我們所有的渠道,充分發掘雙方合作的巨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