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背靠背到面對面 中法攜手跨入新時代 ——法國前外交政策國務秘書皮埃爾-貝納雷蒙談中法關系50年
1964年1月27日,法國成為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第一個西方大國。光陰荏苒,50年如白駒過隙,中法建交迎來第50個春秋。在這期間,無論是世界局勢還是兩國國情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本報記者專訪了法國參議員、前外交政策國務秘書皮埃爾-貝納雷蒙。
皮埃爾先生曾于1978年至1981年擔任法國雷蒙·巴爾內閣負責外交事務的國務秘書,并于1997年至1999年在歐洲議會擔任中國事務小組副組長。皮埃爾表示,自己40年的從政生涯見證了兩國關系的發展。兩國從最初的戰略倚重到現在的高度互信,充分證明了中法老一輩領導人的真知灼見和高瞻遠矚。中國老一輩革命家周恩來、鄧小平在上世紀初來到法國留學,為中國帶回了革命的火種。
皮埃爾認為,隨著中法合作的深入,中法關系將在建交50周年之際跨入一個新的時代。
從冷戰到多極化世界,中法關系從背靠背到面對面
皮埃爾回憶說,法國當年決定與中國建交主要受到戴高樂主義的影響。上世紀60年代的世界正處于美蘇冷戰時期,世界隨時充滿了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風險。面對這樣的局勢,中法兩國領導人突破了意識形態的界限,堅定地把手握在了一起,向世界宣布:中法兩個大國不愿意被冷戰綁架,宣誓成為不同于美蘇的第三派政治力量;強調不同國情、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之間可以相互諒解,消除分歧。皮埃爾認為,當時的法國仍然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中國心存疑慮,中國也對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法國缺少了解。但是兩個希望自己把握命運的國家出于擺脫冷戰思維的考慮,背靠背站在了一起,相互幫助、相互倚重。
冷戰結束后,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中國逐步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實現了經濟的持續發展,而法國開始參與創建歐盟。中法兩國開始從背靠背到面對面,嘗試著深入了解對方,共同為締造一個和平繁榮的多極化世界而努力。皮埃爾說,雖然兩國在1964年就建立了外交關系,但是兩國真正的交流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自己也曾以法國參議員的身份兩次訪問北京。而當他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土地時,就發現這片欣欣向榮的土地與西方的描繪完全不同。皮埃爾說,“上世紀末的中國人以空前的熱情建設自己的國家,而法國經濟增長則逐漸放緩,而我當時就預言,中國在未來必定會超越法國并成為世界舞臺的主角,這一預言在今日也成為了事實。”
“師生”身份轉換,法政治家笑談心態變化
皮埃爾告訴記者,自己的兒子大學時選修的第二外語就是漢語,而自己所在的選區有很多年輕人都希望通過學習漢語來為自己的簡歷加分。事實上,近年來很多中國企業來到法國投資,會說中文的法國大學生在就業市場供不應求。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