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日。作為中法50年雙邊關系史的見證人和研究者,回眸半個世紀的中法關系,能得到不少深刻啟發。
1964年1月27日,中法兩國政府同時宣布建立外交關系,這在當時被國際輿論稱為“外交核爆炸”。首先,中法曾是分屬兩個不同陣營的大國,它們建交本身就打破了美蘇控制的兩極世界格局。其次,中法兩國都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兩國建交為其他國家所仿效。再者,中法兩國都希望盡快建交,這是雙方所處的戰略環境所決定的。戴高樂總統積極同中國建交,是要擺脫美國的限制,謀求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法國的大國獨特作用。中國當時受到美國的孤立、打壓,同時中蘇矛盾已經突出,謀求同法國建交,將擴大在國際事務中的戰略回旋余地。
建交50年來,中法關系總體來說,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其歷程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64年至1988年,中法關系在政治、經貿、文化、藝術等領域都順利推進。
第二階段,1989年至1993年,當時法國有關人士誤判形勢,兩國關系跌到低谷。
第三階段,1994年至2007年,中法關系走出困境,邁向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有兩個因素起決定作用。一是國際形勢發展和中法兩國國內形勢變化使然。美國搞單極世界,一超和多強的矛盾突出。1994年中法關系正?;?,雙方在國際事務中的共同點增多,雙邊關系得到很快發展。二是個人因素。希拉克總統對中國歷史和現狀了解深刻,非常重視發展同中國的關系。
第四階段,就是2008年到現在,由于爆發國際金融危機和主權債務危機,中法關系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法國領導人曾多次強調,堅持發展中法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但另一方面,雙方的力量對比消長發生了重大變化,法國等一些歐洲國家一時難以適應。
但是,兩國的共同點遠多于分歧。政治上,兩國都主張推動世界多極化,在應對全球性挑戰和重大地區沖突方面保持著有效的溝通和協調。經濟上,兩國互補性很強,法國是我在歐盟的第四大貿易伙伴。我國技術進口主要來自法國等歐盟國家。文化上,雙方都主張文化多樣性,主張通過不同文明的對話交流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上述共同點不僅使雙方通過對話和磋商克服了困難,而且促進兩國各領域交流與務實合作,充實了中法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內涵。
當前,法國正在全力克服自身困難,增強競爭力,促進經濟增長。中國正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加快企業走出去步伐。雙方更需要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令人高興的是,中法兩國新當選領導人不僅都有進一步深化兩國友好關系的政治意愿,而且都采取實際行動加強務實合作。去年4月,奧朗德總統率團訪華,雙方簽署了10多個合作文件。據報道,今年我國領導人也將訪問法國。中法兩國領導人的頻繁交往將不斷為中法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過去50年的歷史已證明,中法關系始終具有戰略性和特殊性,其意義超出了雙邊關系的范圍,深刻地影響著世界格局的發展。我深信,未來50年中法關系定能再造輝煌,造福兩國人民,為世界和平與繁榮作出更大貢獻。中國前駐法國大使 蔡方柏
(原標題:攜手半個世紀,中法共謀外交新篇)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