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探訪巴黎老牌中文書店,聽店長講述中國文化在法國傳播之路它的櫥窗,折射中法關系的光亮
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鳳凰書店,這個巴黎乃至整個歐洲最老的中文書店也五十歲了。1964年,曾在華工作過的法國專家貝熱隆和幾個好友共同籌建“鳳凰”,次年1月正式對外營業。時光荏苒,貝熱隆先生已去世數年,這個讓法國人了解中國文化的櫥窗輝煌過、黯淡過、破碎過、重生過,但一直在塞巴斯多波爾大街向路人亮著燈。
“地道”的中文書店
歐洲許多中文書店擺滿漢語、太極教材,中式菜譜和古董書,相比之下,鳳凰書店更像個地道的中文書店。
半個世紀來,“鳳凰”的書架上能看到中國的變化。1965年正式開張時,書店主打法文版的中國政治、歷史、地理圖書,還有《紅旗》雜志、兒童識字課本及字帖等,書雖不算多,但畢竟是塞納河畔的一扇中文櫥窗;文革時期,書架上擺出了多種語言版本的《毛主席語錄》;改革開放后,中國文學、經濟、藝術書籍越來越多;進入21世紀,《狼圖騰》等暢銷書也占據了一席之地。
中文書主要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書店每年要進口上千冊,店長菲利普·梅耶的任務之一就是對書精挑細選。這位1974年就進入書店工作的店長告訴記者,顧客中法國人約占到七成。隨著中文熱在歐洲流行,每年有約3.5萬法國年輕人學習中文,另外還有不少中老年愛好者。每逢9月到11月,年輕人會集中光顧書店購買教材,為開學后的中文課做準備。
外交“冷熱”風向標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東西方兩大陣營對立期間,鳳凰書店因其明顯的“中國”印記而被秘密警察和便衣盯牢,法國當局也曾禁止部分書刊入境,老店長貝熱隆還一度被捕入獄。
鳳凰遭受的磨難還不止于此,最驚心動魄的事情發生在1980年3月7日。梅耶當時正在地下室整理一批中國來的新書,突然聽到貝熱隆高聲呼喊著什么。他覺得事情不妙,趕緊抄起一把木凳子沖上一樓,結果一個暴徒手持鐵鏈迎面打來,“幸虧有這把凳子,不然就砸在我臉上了”。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