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災難應急機制走向成熟
????【香港《成報》4月22日報道】題:強調救人第一推動科學搜救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日清晨趕赴成都華西醫院,探視在地震中受傷的災民。
????在赴華西醫院前,李克強清晨不到7時就走出帳篷,經過前一晚的繁忙工作和凌晨發生的余震,他的面容看起來很憔悴。他在帳篷前接受了一場簡單的聯合采訪,用沙啞的聲音對媒體強調,下一步仍然要抓緊時間,抓住時機,開展一些關鍵性的工作,要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因為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關鍵是推動科學的搜救,包括使用生命探測儀,把每一個還可能存在的生命搶救出來,這是最重要的。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網站4月21日報道】中國西南部四川省發生地震后,中國救援人員正努力為災民提供救助。
????中國救援人員似乎從2008年的災難中學到了很多經驗。如果說5年前他們的裝備和組織還很糟糕,這次的救援顯然有條不紊。此外,無人偵察機也被用于受災地區的勘察。據中國媒體報道,這次也沒有孩子死于倒塌的校舍,據說震區公共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已經得到檢查和提高。
????【新加坡《聯合早報》4月22日報道】與汶川地震相比,中國民眾比上回鎮靜,官方救援力量的啟動也更迅速有效。有網民綜合微博信息發現,4月20日早晨震后半小時內,武警四川總隊的1200人已趕赴災區;兩個半小時后,四川省第一支救援隊已從震中救出26人。今年,電視臺不再滾動播放刺激觀眾淚腺的煽情畫面,災區也沒有聽到“豆腐渣學校倒塌”、學生集體遇難等讓人憤慨的事情。
????經歷過災難又挺過來的社會,果然是比原先更強韌與沉著。有了汶川地震、青海玉樹地震的洗禮,加上輿論界對2011年日本海嘯后日本媒體職業操守的觀摩,中國的救災工作出現了更專業、冷靜與自制的精神追求。至今的各種跡象也顯示,中國民眾對國家救助體制富有信心。
????【美國《紐約人》周刊網站4月21日報道】20日早上撼動中國西部的地震殘酷地與5年前的汶川地震產生了同樣的畫面。雖然有種種相似之處,但有一些令人鼓舞的對比,提醒我們過去5年來中國發生了變化。雖然2008年的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但地震遺留下來的東西改變了很多中國人談論政府問責制、慈善和公民身份的方式。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