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热展推荐】故宫新展!紫禁城“神奇动物”在这里-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4/30 10:09:34
来源:新华网

【“五一”热展推荐】故宫新展!紫禁城“神奇动物”在这里

字体:

  2025年4月30日,“万物和生——故宫博物院藏动物题材绘画特展”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书画馆开展。

  本次展览,是故宫博物院首次集中展示动物题材绘画领域的丰富收藏。展览精心遴选63套、共计117件自五代至清代的珍贵作品,涵盖了禽鸟、走兽、草虫、鳞介等多个门类,名家汇聚、流派众多、技法多样。

  历代画家们借描绘动物,来抒发情感、表达心境、体现民族特性、象征时代精神。

第一单元 百鸟鸣春

 

  禽鸟是中国传统绘画中重要的表现对象,多与花木结合,因此形成花鸟画科,又称“羽禽”或“翎毛”。以五代时期“黄家富贵”和“徐熙野逸”的两大风格为基础,不断演绎发展,呈现出纷繁多样的绘画面貌。

五代 黄筌 写生珍禽图卷

  黄筌作品多描绘宫廷园囿中的异卉珍禽,画法工整细丽,有“黄家富贵”之称。他所作的《写生珍禽图》卷中,24只禽鸟、昆虫及龟类均匀地分布在画面上,比例准确。鸟类的造型严谨,特征鲜明,或静止、或飞翔、或鸣叫,形态丰富,充满生机;昆虫和龟类的刻画细致入微。

  画中清淡与浓厚的色墨相互交融,色彩雅致而丰满,是古代工笔花鸟画的经典之作,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宋 崔白 寒雀图卷(局部)

  此图意境生动、笔墨精湛,画中麻雀形态各异,或栖或飞,顾盼相和,展现了丰富的变化,自然逼真。作者墨法、色法干湿兼用,工写结合,设色淡雅,开创了宋代花鸟画的清逸新风。

宋 赵佶 芙蓉锦鸡图轴(局部)

  一只锦鸡落于芙蓉枝上,回首凝望着两只翩翩起舞的彩蝶,几枝菊花斜出,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秋景图。

  古人称鸡为“德禽”,兼具文、武、勇、仁、信之五德。此图承载了宋徽宗的政治理想与审美追求,精湛的写实技巧、深刻的儒家寓意与诗书画的完美结合,是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作品。

清 余省、张为邦合绘 鸟谱图册

  《鸟谱》共记录鸣禽、攀禽、陆禽、猛禽、涉禽、游禽等六个生态、数十种类。图册右页为图,左页以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物种名称、产地、生态特征、习性等。鸟类主体将工笔重彩与西洋画法相结合,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背景则采用清代院体风格,使得《鸟谱》既有西方博物绘画的真实性,又有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审美。

第二单元 百兽率舞

  《尚书》载:“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以此为海内清平之景象。百兽与人类生活关系紧密,从野生猛兽到农耕打猎的伙伴,从外域番邦的珍奇物种到神话传说中的祥瑞象征,古人将自己对动物的敬畏、喜爱、好奇、寄托付诸笔墨,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独成“走兽”一科。

清 郎世宁 十骏图·万吉骦轴

  乾隆朝共有两组《十骏图》,此图为“前十骏”的第一骏——万吉骦。画家以和真马相近的尺寸来创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马的神态、皮毛的质感,辅以光影透视法,使得马的肌肉分毫毕现,形象逼肖,充满力量感。

清 华嵒 百兽图卷(局部)

宋 陈居中 四羊图页(局部)

清 华嵒 百兽图卷(局部)

第三单元 百态生灵

  “草虫”“龙鱼”“鳞介”,是花鸟画科的分支,与生物学中的虫、鱼、爬行动物等分类接近而不等同。它们千姿百态,习性迥异,生机勃勃地活跃在自然界的角角落落,成为画家笔下妙趣横生、刻画精微的神奇动物。

宋 赵昌(传) 写生蛱蝶图卷

  《写生蛱蝶图》卷,描绘了一组秋日的田园景物。画家运用工写结合的笔法,墨线勾勒轻巧,细劲流畅,收梢处提笔灵动,后施“轻色”晕染,精妍典雅之外又添自然野逸的气韵,令人见之忘俗。

金 张珪 神龟图卷(局部)

  临水沙滩上,一只背上长有绿藻的龟缓步爬行,伸长脖子昂首向天空中吐出一口白烟,白烟又在上方空中汇聚为祥云,环绕于半隐半现的一轮红日。

  龟,曾与“龙、凤、麟”并称为“四灵”。在中国,灵龟的信仰源远流长,被赋予通灵、长寿等寓意。这件《神龟图》是张珪的传世孤本,可能是其为金代海陵王完颜亮所绘,作为流传极少的金代绘画之一,具有重要艺术与历史价值。

元 坚白子 草虫图卷(局部)

  此画以苏轼《题雍秀才画草虫八物》诗为题材,画其中的天牛、蝉、蜣螂、蝎虎、促织、蛤蟆、蜗牛七种草虫,并在每虫之前以楷书录苏轼诗句。作者追求宋人写实画作的高古风韵,每种动物都造型逼真,生动传神,笔墨勾染,清疏淡逸,尽显自然天趣的意味。此画为坚白子存世孤品,也是元代草虫题材的代表之作。

清 唐炗 鱼藻图页(局部)

清 罗聘 动物草虫图册(局部)

清 聂璜 海错图册(局部)

  本次展览不仅是对历代画家“观天地万物而生意”艺术追求的回应,更是对当下构建生态文明的深刻启示。

【纠错】 【责任编辑:邢贺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