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7月18日電 題:河口古鎮涌新意
新華社記者范培珅、張玉潔、王朋
黃河水浩蕩,“左公柳”茁壯。家門口的風光不變,可在店主張國全眼里,河口鎮的新意卻越來越濃。
這是6月24日在蘭州市西固區拍攝的河口古鎮景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河口鎮位于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因為歷史悠久,一直被當地人稱為“河口古鎮”。張國全在這里經營著一家“左公柳農家院”。“今年受疫情影響,短途游火爆,我們的生意還不錯。周末從早忙到晚,最多時候一天食客有二三十桌。”他說。
說起河口古鎮的歷史,張國全口中的故事一個接一個:“河口古鎮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關卡,是蘭州通往青海、西藏、新疆等地的交通要道。過去黃河水運繁忙,河口古鎮是碼頭,還有車馬店,非常繁華。”
這是6月24日在蘭州市西固區拍攝的河口古鎮景區一角。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河口古鎮的“左公柳”也很有來頭。清代名臣左宗棠來到西北,曾命人沿途種下大量行道樹,這些樹被后人稱為“左公柳”。“相傳我家門前的這棵大柳樹,就是左宗棠部下途經河口時種下的。”張國全說。
河口因水而生,因水而興。隨著水運的衰微,河口的繁華漸漸落幕。張國全記得小時候每逢下雨,道路就泥濘不堪。外出謀生計,成為年輕人的選擇。
2013年,西固區政府啟動了“河口古鎮保護性恢復修建工程”。古城池、古民居、古碼頭遺址等漸漸“復活”。
看準了發展旅游的機遇,張國全在自家老宅建起了古鎮第一家“農家樂”。
“從最初沒裝潢的毛坯房,到現在有模有樣的兩層農家小院,店里的生意越來越好。‘夫妻店’忙不過來,我們又請了1個廚師、3個服務員,去年收入有10多萬元。”張國全說。
在位于蘭州市西固區的河口古鎮景區的“左公柳農家院”,老板張國全(右)在廚房忙碌(6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在張國全看來,古鎮“重生”不僅打造了“甘肅第一海關”等特色院落,還提升了當地的基礎設施質量。
“旱廁改成水廁,這對開店太重要了。不少游客進店先看廁所衛生狀況,再決定在不在這里消費。”
2019年9月,大型激光水舞秀《記憶·盤古》在河口古鎮試運營。“我們希望通過演出與篝火晚會,吸引更多游客來古鎮體驗周末‘夜經濟’。”甘肅西戎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佳鈺說。
河口鎮公共事業服務中心副主任徐英強介紹,今年3月以來,河口古鎮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開展復工復產。目前,周內日接待游客3000人次左右,“五一”小長假日接待游客最多達到2萬余人次,日均旅游收入60萬元以上。
河口古鎮越來越有活力。張國全也盤算起了新的生意:“等明年經濟寬裕一點,我還想建客棧。有特色、有品牌,才不會被淘汰。”
在蘭州市西固區,游客在河口古鎮景區游覽(6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這是6月24日在蘭州市西固區拍攝的河口古鎮景區(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這是6月24日在蘭州市西固區拍攝的河口古鎮景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在蘭州市西固區,游客在河口古鎮景區游覽(6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這是6月24日在蘭州市西固區拍攝的河口古鎮景區的“左公柳”(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這是6月24日在蘭州市西固區拍攝的河口古鎮景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