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測:你“微焦慮”了嗎?
親,你出現“微焦慮”癥狀了嗎? 不“織圍脖”、不接發微信就寢食難安,出現焦慮、依賴、強迫等心理問題。這就是患上了微博焦慮癥,簡稱為“微焦慮”。
離開“微產物”寢食難安 微博,還有微信,是為了增加人際交往的一種工具,但是一旦過度熱衷就會適得其反,導致個人與現實社會隔離。現在不少人過度沉迷于微博與微信的虛擬世界,這樣容易導致個體社會功能缺失,讓個人生活、人際交往陷入困境。
網絡語言隨口而來
難以自控地關心各種事件和人們的評論,讀書時間減少,四海之內朋友聚會談論的事務嚴重趨同,獨家見聞與感受減少;負面事件此起彼伏,經常怒火中燒卻又無能為力,眼睛老花速度加快。
自我調適最關鍵 想要擺脫微博癮,最好的辦法就是自我調適。微博本來是一種人際交往的便利工具,但里面也同時充斥著很多沒有價值的垃圾信息,看這些信息浪費時間,對自身也沒有任何好處,這就需要自己把握好度。
“微”時代,溝通病危
問候語的另類發展 書信時代的時候人們喜歡說:見信如見人,致此敬禮!電話時代打通電話人們喜歡說:你找誰?他不在等。網絡時代QQ通訊上人們喜歡說:你是誰?男的還是女的?今年多大? 隨著時代的進步,是不是以后人們的問候語就變成:有人嗎?你是人嗎??
微博、微信成失眠誘因 世界睡眠日,首個中國睡眠指數報告中顯示,作為中國大都市代表的北上廣無一例外都屬于“失眠”城市。中國睡眠指數報告用“睡眠現狀”、“睡眠管理”及“睡眠環境”等評估指標將20個受調查的城市分為好夢城市、安眠城市、淺睡城市和失眠城市。
真便利or偽便利 qq、msn、微博、微信,給人與人之間交流帶來便利,形式也更豐富多彩。同時,也帶來一些負作用,如上班群聊,開開玩笑,轉一些網上流傳的圖片和段子等,這樣,固然可以博得一笑,活躍氣氛,但若長時間處于一種娛樂氛圍中,會分散注意力,影響工作效率,特別不利于深入系統思考問題。
我們都成了“低頭族” 微博就是好,等人堵車解煩惱,微信就是好,辦事效率高,3G手機就是好,視頻速度好,空虛寂寞解決了。
第25期:錢和權,各自清白為好
第24期:我們還有多少排名要驚艷世界?
第23期:城管與小販,“梁子”怎解?
第22期:利益均沾的領導你舍得舉報嗎?
第21期:花錢受罪,我們是賤皮子?
第20期: 雅俗同根生,“裝X”何太急?
責任編輯:陸春婷
本作品觀點及圖片為新華網友提供,本網不負責證實原創性及真實性,如需轉載請聯系作本人。
別讓“微”時代的“微”產物把我們的溝通也縮“微”了。